### 海港邀请同济大学刘庆广老师为队员们开展运动营养学课程
近日,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特邀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、运动营养学专家刘庆广老师,为一线队及青训队员带来了一节深入浅出的运动营养学专题课程。此次课程旨在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,帮助球员们更好地理解营养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,优化日常饮食结构,从而提升竞技状态、加速恢复进程并预防运动损伤。
课程伊始,刘庆广老师以“营养是运动的基石”为主题,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合理营养摄入对运动员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足球运动具有高强度、高消耗、间歇性等特点,球员的能量需求远高于普通人,因此科学补充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等营养素至关重要。刘老师通过数据图表和案例对比,直观展示了营养不足或失衡对体能、注意力及恢复速度的负面影响,迅速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力。
随后,课程进入核心环节——足球运动员的日常营养策略。刘老师详细讲解了赛前、赛中及赛后三个阶段的营养补充要点:
- **赛前**应注重碳水化合物的储备,以提升肌糖原水平,避免比赛中段出现乏力;
- **赛中**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,防止脱水导致抽筋或注意力下降;
- **赛后**则需快速补充蛋白质和糖原,促进肌肉修复与能量恢复。
他还特别强调了水分补充的科学性:“并非口渴才喝水,而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,尤其在高湿度环境下更需注意。”
针对青少年球员,刘庆广老师额外强调了生长发育期的营养特殊性。他提醒年轻队员避免盲目模仿职业球员的饮食模式,而需在保证充足钙质、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基础上,根据训练量动态调整摄入量。“营养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准越好,”刘老师举例道,“过量蛋白质反而可能增加肾脏负担,而忽视维生素补充则会影响骨骼健康。”
课程中,刘老师还结合海港队员的实际饮食记录进行了案例分析。他指出了部分球员存在的误区,如过度依赖肉类蛋白质、忽视蔬菜水果摄入、早餐营养结构单一等,并给出了具体调整建议:“早餐可以增加全麦面包和奶制品,训练后加餐可选用香蕉与坚果的组合,晚餐应控制油脂并保证深色蔬菜占比。”
为增强互动性,课程设置了问答环节。队员们踊跃提问,问题涵盖“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差异”“增肌期如何平衡热量与营养”“睡眠与营养吸收的关系”等具体话题。刘老师一一解答,并笑称:“营养学不是刻板的教条,而是需要结合个体差异的动态科学。俱乐部营养师与每位球员的沟通同样关键。”
课程结束后,海港队队长王燊超代表全队向刘庆广老师致谢。他表示:“这场课程让我们意识到,球场上的表现不仅取决于训练和战术,更离不开日常饮食的细节管理。未来我们会更主动地应用这些知识,与俱乐部营养团队紧密配合。”俱乐部青训总监也表示:“将把运动营养学纳入青训常规课程,帮助年轻球员从小建立科学观念。”
据悉,此次课程是海港俱乐部“科学化竞技保障计划”的系列举措之一。近年来,俱乐部持续引入运动医学、心理辅导、数据分析等专业资源,致力于通过多学科协同提升综合竞争力。刘庆广老师的讲座不仅填补了球员们在营养学认知上的空白,更传递了“职业运动员需终身学习”的理念——正如他在结语中所说:“营养是伴随职业生涯的持久战,今天的知识储备,就是明天赛场上的底气。”